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战国赵为王 > 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视和目光长远之间的矛盾(第二更)

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视和目光长远之间的矛盾(第二更)(3 / 4)

就是这么倒下的吗?秦国和赵国不就这么崛起的吗?

在这样的心理下,指望历史上的六国去齐心协力共抗强秦,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反正他秦国肯定会衰落的,不会一直强下去的,只要等一个契机就行,一个类似五国伐齐这样的契机。

这就是历史上那些六国国君们的想法。

赵丹也可以肯定,这也是现在除了赵国之外其他六国的想法。

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局限性”了。

这些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君根本就无法想象得到大一统王朝的模样,就好像一个1900年的地球人不会想象到一百年后人们单单凭借着一个不过巴掌大的、名叫手机的东西就能够在地球的两端、隔着几万公里的地方做到“面对面”的畅谈。

或者这么说,别看现在这战国七雄国君一个个风风光光的,但谁知道哪天自己的国家会不会被直接一战而亡呢?

春秋初年几百上千个诸侯国,到了现在这公元前257年,已经只剩下了七个,绝对的百里挑一。

这种惨烈的现实足以让七国的每一位君王心中都有一种危机感,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国君们必须要正视眼前,必须要在每一战都尽可能的为自己的国家获得足够生存下去的资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目光长远,那根本不现实。

想生存下去,首先就得功利。

“功利”这个词,从来就是“短视”的同义词,和“长远”不是一路人。

那么在周朝这众多的诸侯国之中,还有没有不功利的国家了?

有。

只不过问题在于,那些不功利的国家,早就已经在过去的数百年里被淹没在历史的滔滔浪潮之中了。

而且,就算想要目光长远,那其实也还挺难的。

七个国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