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的燕昭王死了,他的儿子燕惠王继位之后用骑劫替换了乐毅,然后燕国被田单翻盘,齐国复国成功。
乐毅被骑劫替换之后,担心燕惠王就对自己和乐氏一族斩尽杀绝,于是就带着乐氏一族的大部分人逃回了自己的出生地赵国。
乐乘就是这个时候跟随着乐毅一起回到赵国的。
乐毅在赵国被封为望诸君,由此再一次的引起了燕国的不安和警惕。
在这之后,乐毅和燕惠王你来我往的一波书信互喷,最后更加理直气壮的乐毅凭借着一封有名的《报燕惠王书》赢得了这场嘴炮之战的胜利。
一方面是出于理亏,另外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乐毅的忌惮,所以燕惠王又将当时还年幼的乐毅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
如此一来,乐氏一族在赵国有望诸君乐毅,在燕国有昌国君乐间,父子一门双封君,可以说是仅次于王族的荣耀了。
由此乐氏一族也就分为了两支,一支在赵国,另外一支则在燕国。
乐毅老死于赵国之后,他的族弟乐间就成为了赵国乐氏的掌舵人。
依照常理来说,这两支如果继续发展个百十年,过个三四代人的时间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了。
但是现在毕竟乐间还在,所以两大分支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
在之前燕国夺位之战中,赵国乐氏也是暗中出了不少力气的,对乐间这个相邦之位起了不小作用。
所以直到目前为止,两个分支还处于蜜月期之中。
乐间招待乐乘坐下,两人聊起当年的往事,不免又是一番感慨。
过了好一会之后,乐间才开口道:“不知三叔此次前来,究竟所为何事呢?”
乐乘微微一笑,双目直视着乐间,道:“吾此番前来,一方面乃是身怀赵王之命,一方面亦是为了给我乐氏一族找条出路。”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