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战国赵为王 > 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计(第四更)

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计(第四更)(2 / 4)

便说话,但是如果说到外交的话,那么他们能说的东西很多了。

赵胜第一个开口道:“大王,不如暂且将齐国的土地归还一部分以向齐国求和,然后让廉颇大将军回师救援党郡!”

这是在战国时代各国最常用的策略——割地求和。

苏轼的老爹苏洵曾经在《六国论》之痛批山东六国的灭亡原因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意思是山东六国老是向秦国割地赔款,搞得自己越来越虚秦国越来越强,最后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这么一听的话,好像山东六国的国君都是蠢如猪猡,臣子都是傻里傻气,一个个都看不出这样做的危害。

这显然是把整个战国后期六国所有的君臣都看成了智障。

其实吧,如果说到割地求和这种事情,秦国其实也没少干。

那为啥六国是“割地赂秦”,秦国割地没人骂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苏洵写这篇章的时候是为了暗喻当时的大怂王朝对辽国和西夏的岁币,另外一方面多少也有些成王败寇的意思,而且真要说起来的话,秦国的割地其实都还挺有用的。

如说在几十年前匡章攻破了函谷关那一次,秦国成功的利用了齐国的心理,以退还韩国武遂和魏国封陵作为代价换取了匡章率领的三国联军的退兵。

又如说在公元前287年的第三次五国合纵攻秦之时,时任秦国国君秦王稷为破坏五国联盟,将温、轵、高平归还魏国,将王公、符逾归还赵国,于是这一次五国合纵顿时宣告瓦解。

从这一点来看,其实赵国暂时归还齐国一些土地也不是什么不能够接受的事情——反正可以学秦国以后再打回来是了。

赵丹沉思片刻,随后说道:“此计可有成功把握?”

回答赵丹的是大行人郑朱:“大王,那齐国相邦后胜素来贪财,若是能够命使者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