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战国赵为王 > 第七百六十二章 缓缓生长的赵国科技树(第二更)

第七百六十二章 缓缓生长的赵国科技树(第二更)(3 / 5)

一教授三年到五年不等的时间,然后就可以出师(毕业)了。

这些记名弟子基本上都是赵国的士人,而他们在入学之前也都和赵国官方签订了契约,由官方负责将他们引入华夏学宫拜师,而他们则在毕业之后必须为赵国效力至少十年的时间。

这些记名弟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太学生了。

由于这些记名弟子在赵国为官也能够增强诸子百家各个流派在赵国之中的影响力,因此诸子百家的大佬们自然也就不会反对这件事情。

但是赵丹事先也都已经告诉了这些诸子百家的大能们,无论是哪一家的学子也好,只要当官之后通不过赵国每年的上计审核,那么该撤职的撤职,该查办的查办,不会有任何的通融。

至于开辟科举制度的计划,赵丹眼下其实还并没有。

虽然赵国现在的官员有着不小的缺口,但是其实选官的制度已经是颇为完善的了,一共有举荐、自荐、招贤、功劳、出身、荫子等六种已经完好的运行了几百年的制度,现在的情况只不过是因为赵国的扩张角度太快导致的暂时性不足罢了,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个问题也会慢慢解决。

除此之外,赵丹主要还是顾忌到另外一点,那就是科举制度虽然有力,但是它的弊端也不小。

先来说说好处,科举制度的最大好处无疑就是在于能够打破世家大族、门阀贵族们对教育的垄断,让知识普及到基层之中,让更多的国民能够参与到整个官员的选拔之中来。

但是科举制度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他的弊端在于虽然科举制能够粉碎门阀和世家这种东西,但是它又会造就出士大夫阶级这样的怪物。

考虑到士大夫阶级主导的宋朝以及明朝中后期都是整个华夏朝相对较弱、同时扩张性也同样不强的时期,而门阀贵族所主导的汉唐时期却是华夏朝扩张性较强的时期,这不得不让赵丹对科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