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战国赵为王 > 第八百八十一章 推心置腹的谈话(第三更)

第八百八十一章 推心置腹的谈话(第三更)(1 / 6)

三日之后,一场典礼在赵国邯郸城之召开。

在这场典礼之,原韩国国君韩王然正式宣布自己撤销王号,从此成为赵国的臣子。

而赵丹也接受了韩王然的投诚,将他封为韩军,封地在辽东郡阳乐县。

除此之外,韩王然还公开朝着仍旧在抵抗的韩国太子韩安以及韩安周围的韩国将士大臣们发出了呼吁,希望他们能够放下武器投降赵国,和韩王然一起成为赵国的臣子。

不得不说,韩王然当了这么多年的韩国国君也不是盖的,在韩王然的呼吁发出之后,开始陆续有许多城池投降赵国,抵抗军的地盘以一个犹如冰雪消融般的速度在持续的飞速缩减着。

即便是也有一些韩国的官员和子民们奋力守城,但是那些并不高大的城墙在赵军的震天雷面前,几乎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

事实即便是没有震天雷,在拥有着完整冷兵器时代攻城武器的赵军面前,这些小城也只不过是晚陷落个一两天罢了。

虽然时间还是夏天,但是廉颇已经率领着大军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了整个韩国,并且将韩国人最后的抵抗势力——韩太子安和剩余的一万多韩军残部牢牢的包围在了宛城之。

这位韩国太子显然还是有些骨气的,即便是部下不停的逃跑投敌,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仍旧在顽强的坚持。

只不过这种坚持在所有人看来,显然都已经带了几分螳臂当车的意味在里面。

只要再攻克宛城,那么韩国是真正意义的灭亡了。

廉颇在包围了宛城之,曾经派一名曾经教导过韩太子安,如今已经投降赵国的韩国大臣作为信使入城劝降。

然后廉颇看到了这名韩国大臣的头颅在宛城的方高高挂起。

在看到这一幕场景之后,廉颇也只能无奈的长叹一声。

“还好派进去的是韩国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