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都做不出来。现在有条件了,很快就出了结果。”
“恭喜你啊。”秦海说道,他知道论文是学者们的命根子,像孙玉智这样的人,是很在意自己的学术地位的。能够在半年之内弄出两篇高水平的文章,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照这个趋势做下去,孙玉智很快就能够在业内博得很大的名气。
“这还得多谢秦总给我提供的平台啊。”孙玉智客气了一句,随后又紧接着说道:“秦总,发表论文是小事,我在这半年里最大的成绩,是解决了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稳定性差的问题,我写的两篇论文也都是围绕这方面问题的。我带着我的助手开发出来的三种新型永磁合金,已经交给学院去申请专利了,我敢保证,这三种永磁合金的性能要比日本的同类材料好得多。”
孙玉智说的这一点,就涉及到材料学院的管理制度了。秦海办材料学院,目的之一为了给如孙玉智这样在原单位不得志的材料学者们提供一个庇护所,让他们不至于辞职下海,或者远走国外。但是,秦海毕竟不是办慈善的,既然把这些人都招揽到自己的旗下,他总是得考虑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为自己创造财富的。最起码,他也得让这些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而不是永远靠着他秦海拿钱来支撑学院的运转。
根据秦海的这种想法,由傅志彬、宁中英、李林广、龙长生等人共同策划,制订了一套材料学院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规定,学院中所有的科研人员必须把自己的科研工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实用价值的专利技术。研究人员所撰写的论文归自己所有,但他们开发出来的专利技术,则归学院所有,个人只能按比例提取专利分成。
秦海一开始还担心这个制度会遭到众人的抵触,最起码会让学者们感到不满。谁料想,制度推出之后,反馈十分积极,专家们都认为这样规定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大家拿着学院的工资,科研经费也是由学院全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