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颜宓所说,他很快就能结束‘失踪’的生活。
第二天一大早,外面就传遍了,在和西戎王的决战中立下大功的颜宓终于从草原回来了。
京城上下都在传闻颜宓的功劳,多亏颜宓带着人千里奔袭,从背后包抄西戎王,才能一战歼灭西戎的有生力量。让西戎这个民族部落,彻底消失在草原上。
若论功劳,颜宓和他率领的上千儿郎,可谓居功至伟,当属第一。
颜宓一出现在京城,元康帝就下旨召见颜宓。
元康帝对颜宓很满意,颜宓能够平安归来,元康帝当着朝臣的面直说朝廷又多了一员猛将。
宋子期身为颜宓的未来岳父,他不得不站出来提醒元康帝,颜宓可是先帝亲点的探花郎。让探花郎做猛将,这也太暴殄天物了。
这不妥,非常不妥,十分不妥。颜宓既然有才学,就该走文官一途。
元康帝哈哈一笑,表示颜宓文武全才,无论是做武将还是做文官,都前途无量。
而且元康帝也舍不得浪费这么一个武将苗子。
他干脆下旨,先给颜宓升官,直接给颜宓封了个二品将军。同时又让颜宓在翰林院挂职。言下之意,要让颜宓以文官的身份出任武将,带兵打仗。没仗打的时候,就在朝堂上专心做个文官,发光发热。
宋子期愣住,还能这样操作?这实在是有些荒唐。
文官就文官,武将就武将,哪有文官和武将混为一谈的。
不仅宋子期表示反对,其他文官也都纷纷表示不满。
颜宓是很有本事,的确是文武全才,可也不能这么任性地做官吧。
有人就问颜宓,他自己心里面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想做文官还是想做武将?
颜宓笑了笑,朗声说道:“一直以来,内阁成员皆有文官担任。凡涉及到军国大事,都需要内阁决议。可是内阁的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