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北侯摇首叹息道:“想不到潞王乃当今皇上同胞手足,居然心怀叵测谋篡,移祸本爵,即使本爵立即奏明皇上,皇上亦不会采信,反起疑虑,必须证据确实。”
辛铁涵道:“老朽来前与同道商得一计,必可使潞王图穷匕现。”
镇北侯道:“本爵洗耳恭听。”
辛铁涵如此这般详叙妙计。
镇北侯大喜道:“果然好计,本爵立即进宫面圣。”
天地二老告辞。
□□□
宫内传旨命九城兵马司杨问樵晋见。
只见杨问樵走出宫内,一脸疑诧之色,同僚见状询问其故。
杨问樵微微一笑道:“潞王今日傍晚可抵达京城,圣上命下官迎接护送入宫,天寒地冻,圣上不欲惊动朝臣,故有此安排。”
“潞王千岁何事入京?”
“边塞大捷,入京朝贺。再与镇北侯爷饯行,下官以为潞王何必多此一举。”说着匆匆揖别回得府去询问马宁等人可曾返回。
答称无有。杨问樵不禁一怔,忽见一小吏即趋身前,捧着一封密缄递向自己。目光望去,只见封函上有一花纹图记,知是潞王密函,忙接过拆阅,口中急急吩咐下去调集三千羽林军随其出城迎接潞王。
杨问樵看完信后付之火焚,暗道:“难怪马宁未曾返府,原来潞王爷已改弦易辙。”立即出府登骑赶往衔校场。
一至校场,竟是百官云集,自请随往迎接潞王,虽然圣上有命不准惊动文武百官。但有的官职比杨问樵来得高,杨问樵自无话说,却托言先行赶往驿馆,文武百官与羽林军随行。
当然,潞王并不需下榻驿馆,却一应接待事宜必须由驿丞预作安排以免失仪,更重要的就是会见潞王专摺密使。
杨问樵一骑独自赶往驿馆,驿丞早得知讯信,一应事宜均已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