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时还要好些。
“明人易明己难。”范闲感叹说道:“岳父大人识人识己识时识势实在有太多值得我学的。”
史阐立心中微微一动联想到目前京中朝阁仍空只是由门下中书那几位大人协理着政事小声说道:“老师您日后终也是要成一朝宰执。”
范闲苦笑一声骂道:“别试探我我没那个兴趣也没那个能力治理一国哪里会真的像煮小鱼儿那么简单?我啊将来管着监察院是兴趣所在办理内库那是陛下意旁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史阐立笑道:“老师这话有趣不过单提这两处也足够羡煞旁人了。”
“告诉你一个消息你就知道陛下在岳父告老之后。便根本不准备重设宰相一职。”
范闲站起身来拄着拐杖挪到窗边推窗嗅着雪地上来的清风。幽幽道:“告老的文书阁大人胡先生已经奉诏起身往京都来。”
史阐立大惊失色:“哪位胡先生?”
“还有几位?”范闲并未回身淡淡说道:“在你我尚是顽童之时就力促文学改良的那位胡先生。陛下传他入京重为大学士日后地门下中书想来没有那位吏部尚书颜行书的位置秦恒也要去做他的京都守备门下中书……就是几位大学士领着宰相一职再无重设的可能。”
史阐立默然。半晌之后才轻声叹道:“以往只知读书报效朝廷如今才知道原来朝廷之事。果然复杂无比非外人所能揣测。”
一会儿功夫他又高兴了起来虽然今天听地这些事情都没有办法入传对于太学的广告事业也没有丝毫帮助。但是这些秘辛向来不传二耳今日既然门师告诉了自己将来数十年后。自己若有机缘将其编入国史之中或者是出一〈半闲斋主人山居笔记毫无疑问都会让自己在青史之中留名。
当然门师必须是历史的胜利者。
想到此事他心中有些隐隐兴奋却听着门师不知为何望着窗外笑了起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