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无不让人大开眼界。无数京师地界的读书人都在议论,有吗太医院伤风败俗的,有琢磨是不是去辽东应招的,也有些佃农商量是不是去辽东开垦的。
总之,今天这份报纸成为了整个京师讨论的对象。自那之后,帝国日报便风格大改,每三天一期的报纸,不在是以前的官样文章,全部都换成了各种宣讲介绍的版面,有各种经义的讨论,有海外风土人情介绍,有各地奇闻趣事的描述,还有辽东各种政策的宣传。
而帝国日报的规模,也在杨涟的手下日渐膨胀,他在各个省城开设分社,出了搜集各地的新闻外,便是将最新一期的报纸用快马送达,然后当地印刷,这样虽然越远的地方会有延期,但为了日报的影响力,也顾不得许多了。
记者制度也在逐渐的推广,每个省份都有,他们到处跑着,搜集各地的信息,随着帝国日报的逐渐完善,朱由校除了厂卫外,又多了一条信息来源。
而杨涟,也在这日渐繁忙的工作中,体会到宣传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