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藻和博汎际相互合作,反应了十卷《名理探》,将西方逻辑学传入中国。如今,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上,两人再度合作,一起翻译书籍,只是这次的量要大的多。
课本既然都出来了,学校的场地就更好找了,那么多的勋贵被牵连抄家,随便找一栋场地宽大的改造下就成了。
天启元年七月八日,百工学院在京师南城悄然成立,第一批学生是从天津盐场出来的五百名刚刚毕业的孩子,额,应该是少年,十二岁的年纪,在有的农村都可以当家了。
往后,随着这种内府内部的新式小学从盐场往外扩散,推广到所有内府辖下工厂商号时,百工学院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多,而学成归来的少年们又会加入内府,逐渐成长,成为新一代的技术骨干和顶梁柱。
一个新鲜的造血循环就这样形成。
至于第一任百工学院的院长,朱由校很出乎预料的任命为汤若望,这不仅让对方欣喜若狂,这意味着大皇帝陛下接受了他们,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虽然大皇帝陛下不允许他向这些学生传教,但却许下了一个承诺,只要汤若望再找来五十个知识高深的传教士,他就会为期在内城修建一座大教堂,允许其在京师传教。
这是一个非常正式的承诺,甚至这个承诺都写到了圣旨上,只是暂时没有盖上那方至尊无上的印玺,没有生效罢了。
从先代的传教士开始,到如今,已经整整几十年,眼见毕生夙愿就要实现,汤若望怎能不心动万分,当即就写信让人带回西方,请求天主传教会派遣五十名学识深厚的教士来。
同时,为了加快速度,他也不停的在澳门和南洋放出消息,希望招揽更多在海外飘荡的传教士,尽快的建立起大教堂。
朱由校之所以松口,除了马上到来的七月十五,道教改革大会外,还是他忽然发现了传教士的真正作用,用来研究一些高精尖的技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