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让他多弄些人来。
辽东可不缺好兵,只是碍于编制问题,被裁掉了很多,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城防军推行不下去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意放弃手上的兵力。
当然,发现这一情况后,孙承宗没有上奏疏请求扩大编制,而是态度强硬的推行制度,甚至不惜动用锦衣卫,血洗了一批死不放手的人,这才将辽东将门的势头彻底打压下去,再不复门阀之患。
在辽东任过职的孙承宗自然知道这点兵马不够,因此在上任大都督后,他就跟皇上提过这个话题,后来江苏安徽两位城防将军也上书说过兵力不敷使用。
因此,朱由校在临出关前,下了个圣旨,放开了口子,将所有省份的城防兵马提升到了五万的编制。这也是处于对马上展开的,全国大范围兵制改革的考虑。那么都的卫所,那么都的边军,多了两万人,就几乎将甘肃、陕西、山西几个边关省份的人马给招纳了,不虞他们发生事端。
城防军和卫所有些相似,都是职业兵役制度,能够留下来的,都是老兵,都是后世的士官,负责镇守地方。唯一和卫所不同的是不能世袭,不用种田。当然,相对的,和野战军比,这里的待遇就要少很多,不光饷银只有一半,而且也少立功的机会和赏赐。
但是,对于经常和卫所接触的边军来说,这就是极大的诱惑了,在这跟胡萝卜的吸引下,绝对不会有士兵吃饱了撑的造反搏命。
在熊廷弼进京的时候,孙承宗正准备推行这个制度,而对象则是很以为出线的山东,一场地震,一个白莲教,让大都督府将山东纳入了最先考虑的地方。甚至处于保险,孙承宗甚至直接从京师城防军分出了两万人马入鲁,作为当地城防军的骨干。
而熊廷弼正好赶上了这个当口,脸皮已经很厚的他当场就把这个好处搂到了怀里,然后毫不犹豫的将自己想要求孙承宗的事情,从要人,变成了要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