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圣祖 > 第三六七章 代价

第三六七章 代价(3 / 5)

,发现了些许不妥之处,陛下纵然学究天人,但难免也有百密一疏地方,有所缺漏在所难免。”徐光启谦虚道。

“说吧,哪里不妥,今日你我君臣二人好好论道论道。”朱由校坐直了身体,神情庄重。

“是这样的,陛下,这大理寺审判,毕竟审判者也是官员,若是受到其他的影响,审判不公正怎么办?”徐光启目光灼灼的问道,他也是一脸的严肃,这可是国家大政的制定,一旦确定后,可是要运行上百年的。

“咦?徐阁老,以前不也是县令审理一县诉讼么,缘何如今才发现这个问题?”朱由校奇怪的问道。

“以前不是没有对比么,如今看了陛下的诉讼制度,顿觉以前实在是太粗陋了,故而本着尽善尽美的态度,老臣就发现了些许漏洞。”徐光启毫不在意的笑道。“而且,这次县令檀越当中,老臣也发现了这样的案例,有地方官左右大理寺的审判,故而有此一问。”

“这样啊!徐阁老的态度,朕很佩服啊!”朱由校解了心中疑惑,也不在耽搁,抛出了自己的想法,“不若引入陪审团制度,如何?”

当下,他就细细的讲解开来,“每当大理寺开庭审理时,从当地有名望之人种,选取二十四人,作为陪审团,参与大理寺的审判。陪审团成员可以是老师、商人、农民、以及经制吏等等。由其参与全过程,然后监督法官审理是否公正,是否合乎程序。”

相较于美国的陪审团,朱由校设立的制度权利并没有这么大,只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在审判明显不公正,量刑极度不合适时,有权要求其重审。当然,重审最多三次,若还是不合,则陪审团解散,更换法官审判,其结果为最终结果。

“当然,特殊情况下,陪审团也可以不设,只需要当地的县令、大理寺卿和都御史同意即可。”最后,朱由校又补充了一句。

“陛下智慧,老臣佩服。”徐光启拱拱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