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有限。顾不上进城避战祸的平民,荆门储粮节约一些,也许能供守军吃上一个月。
有一个月的粮不意味着,这不是意味着守兵就能坚守一个月。在燕胡及新附军的血腥屠杀面前,守兵更多的想到:要是不降,守到一个月后就会断粮,到时候再降,满城人都要给屠杀干净。荆门城内将卒的士气之低落,由此可见一斑,毕竟不会随便一支兵马都能玩出背水一战的经典来的。
***************
春秋时,楚伐巴国,后为治巴国,将巴人大规模迁到淮山西麓的鄂东地区定居,这也造就蕲黄地区与周遭府县民俗不一,孤立而民风彪悍的特性。
此外,淮山南脉冲山势崇隆,蜿蜒伸展,山形奥折起伏无端,地势险而难攻;层峦复涧,林木丰翳,山中物产丰富,因此而易守。
荆湘流民作乱时,鄂东民乱最甚,在淮山西南麓诸山之间,立寨有四十八座,号称蕲黄四十八寨。后与刘安儿、罗献成并列的七大寇,龚玉裁及自号黑天魔神的陈轨,都出身蕲黄四十八寨。
但经过长达十年的民乱以及罗献成有意使鄂东成为随州外围的缓冲区,蕲黄等地就彻底的残破,偶尔有些流民躲在山野外荒山而居,相比之前的人丁繁茂,眼下可以说是“千里无鸡鸣”。
以黄州为大营,淮东军主力向西北延伸并保护侧翼免受攻击的陆路据点:五云寨、石马山寨、塔子河寨、小崎山寨等寨,实际上就是在原蕲黄四十八寨残破后的遗址上重新伐木立营而成。
照湖山寨即为进击黄陂的前垒大营。
虞文澄最先率部进入照湖山地区,与黄陂敌将孙季常争夺黄陂外围的控制权,随着后期张苟率部坚决进入,孙季常在黄陂兵力处于弱势,不得少彻底收缩到黄陂城里固守。
敖沧海受命节制诸将攻打黄陂,将前垒大营就筑在照湖山。
虽名照湖山,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