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庆两国涢水关一带,便是以涢河为界,涢河往南二十多里是燕国的涢水关隘,往北近五十里才是庆国的南武关。r
这中间竟是空出了七十里的无人地带。r
其实这也是历史使然,在大齐国时期,并没有涢水关的存在,那时的涢水关,只是一个很小规模的哨卡而已。r
当时的武平郡和吴郡,是以庆国如今的南武关为界限,实际上这无人区域的七十里地,在大齐国时期是属于吴郡的辖境。r
燕武王当初平定燕地六郡之时,第三个拿下的,便是吴郡之地,在拿下吴郡之后,就考虑到如果庆军出南武关进攻吴郡的话,一马平川,无关可守,到时候吴郡便岌岌可危,所以毫不犹豫地下令在当初那哨卡的基础上,修筑关卡。r
当时庆国方面正忙于平定北方,无暇东顾,倒是让涢水关很快修筑起来,虽然比不得如今的巍峨磅礴,但也确实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关隘,也正是因为燕武王的这个命令,后来进攻庆国失败,败退之后,才能凭借着涢水关抵挡住了庆军的反扑。r
庆国固有南武关,那里有着地利之险,自然不会再往前推进修筑新的关隘。r
一来自然是金钱上的考虑,往前推几十里修筑新的关隘,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绝不是小数目,二来也是因为地势的原因。r
自涢水关至南武关七十里地,都是一马平川的空旷之地,无险可依。r
是为了多出几十里地的辖境,花费巨资在空旷的原野上修筑一道新的防线,还是倚重原有的南武关空出一片土地来,庆国人选择了后者。r
所以中间也就空出七十里的缓冲区,以涢河为界,一分为二。r
双方的斥候也就活跃在这七十里地之间,时常发生摩擦,一旦碰面,通常而言,都是毫不犹豫地消灭对方的斥候部队。r
和亲队伍此时就在这七十里的空白区前进,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