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的格局。
由此看来,乘烟阁创立之时将总阁设在当时的武周朝神都洛阳,也就不足为怪了。
“先去长安看看,再去东京洛阳转一圈!”沈锋心道。
沈锋还想问些什么,就见一名乘烟阁属下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胳膊上架着一只飞禽,停在了杨感的身前。杨感从鹰爪上取下一根竹管,从里面拿出了一根布条,仔细看了起来。
沈锋一看,只见那飞禽的外形像是一只鹰,尖喙尖爪,身形也小巧了一些,一阵灰褐色的羽毛,俊目带光,神气非凡。沈锋心想这飞禽应该是乘烟阁所专门驯养,用以快速的传递消息。
这飞禽看起来应该是鹰类,也算猛禽,在空中没有敌手,飞翔速度极快,恐怕比信鸽还要好用。
其实这飞禽在唐代被称为鹘,在后世被称为鹘鹰,在清代则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叫做“海东青”。康熙皇帝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
这诗夸耀了海东青性情刚毅而激猛,其品质之优秀可与天上的星星相辉映,其力之大,如千钧击石,其翔速之快,如闪电雷鸣。在清代,如果一个刑徒捕捉到一只海东青并进献给朝廷,则可免一切死罪,可见其何等珍贵。
这鹘鹰产自辽东一带,在唐代则多由高丽国进贡或是贸易而来。确实如沈锋所想,乘烟阁花费重金,在各道各州的分厅分堂中均驯养这种鹘鹰,专为传递消息之用。
看完那个布条之后,杨感面色凝重,急忙将布条递给了沈锋。
沈锋接过来一看,只见布条上写满了繁体的汉字,可却是上下文不通,似乎毫无语义可言。
沈锋一脸惊错,看着杨感道:“杨左使,这布条上写的是什么啊?”
杨感也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忙说道:“也是属下疏忽了,这布条上的文字乃是用我们乘烟阁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