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壮这个书童的到来,把他从学海无涯的苦舟上解救了出去。
这个书童很懂事,先生布置下来的功课,这个小书童都一一包揽了。
那时的柳二壮,什么凿壁偷光,什么囊萤映雪的典故,他按照前人的足迹一一走了一遍,学习得很刻苦。
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又或者是他天生的性格导致,柳二壮并没有长成刚直正义,气节清高的读书人模样。
他不是一根筋的死读书,他还很擅长察言观色,逢迎拍马。
家奴已经签了卖身契,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但那时的柳二壮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
他的信仰没有辜负他,他十八岁的那年,他的车来了——王知州倒台了。
知州府里的奴仆婢女全都遣回原籍,柳二壮的卖身契也随着王知州的下马而一笔勾销。
他自由的那一天,给自己改了名字,叫柳敏学,第二年,就参加了科举。
在院试、乡试,会试中一一入选,成功进入殿试,夺得探花。
柳敏学高中,美滋滋的在京中等待皇上的任命状。
三日后,任命状等来了,皇帝下旨,让他回荆州进贤县去做知县。
知县,一个比太守还小的官,明明进了前三甲,却只有这么个结果。
柳敏学虽然不甘心,却忍了下来,他知道自己毫无背景,能没有被官家子弟从三甲的位置上挤下来,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他去了进贤县做县令,积极结交邻县县令和上级官员,送礼打通关系,熬了二十年,终于从县令熬到了知州,回到了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柳敏学不仅很会审时度势,而且很谨慎,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他从县令爬到知州,已经到了他仕途的终点,再想往上爬一步,难于登天。
除非有贵人相助。
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