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长干里 > 拾捌 百世不迁

拾捌 百世不迁(15 / 16)

啊!虽然这是个清朝假托其名造的,不过在民间流传已久、有它特殊的意义!” 申主任跟着附和,是啊是啊,明成祖一生极为传奇,在南都的少年中年尤其故事多,永乐宫文皇楼的故事讲起来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据说朱元璋一直喜欢这个儿子常派人送吃喝用物,朱棣心思缜密和朝中大臣俱都交好与太子朱标更是手足情厚兄弟几个常在这楼上共饮,还在这里迎娶了徐达之女即后来的徐皇后……虽然都是传说,老百姓讲起来都绘声绘色地,还有白局段子留下来哩!

孙勇笑着挥挥手上的信笺,黄有桑申主任对望一眼醒悟自己话多了,曹书记已经在考虑这个事情了,不要紧!不会拆的!黄有桑笑眯眯地起身告辞,急着回家把曹书记答应状元府腾出几天给黄家海外亲友团看的好消息告诉母亲。

后来的某个冬日,大雪纷飞中申主任气急败坏地打电话叫黄有桑,黄有桑带着采访小队匆匆赶到现场,只见申主任和文物局李古科长两人拦在文皇楼之前,一个比划着高度一个手指着雕梁画栋,口口声声“文物!保护文物!”不让拆。施工单位怒不可遏地正在向曹峻德告状,见到记者更是火上浇油、当场发狠要砸摄像机!怎么办?城市空间就这么大,是保护文化遗产?还是搞现代化基本建设?曹峻德电话里叹气:“迁建吧!按原样迁。”申主任别过头不忍再看,李古跨上自行车愤然离去,黄有桑眼睁睁地看着文皇楼“轰隆”一声倒塌。

再后来很多很多年后新世纪了,文皇楼移动到郊外迁建成功,连一排香樟树也按原样种好、虽然尚在重新扎根的阶段歪头耷脑地没什么精神,但好歹与旧貌差相仿佛而且算文物迁移、说起来还是两百五十多年的文物。黄有桑采访申主任恭喜他多年的辛苦总算有了结果,申主任一个劲地摆手“不是我不是我,是曹书记既当指挥官又做排头兵。” 口音依旧是地道的南都话,渐渐变成遗憾:“不过李古为首、文物部门不承认这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