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桃之夭夭 > 第五章 插髻烨烨牵牛花(1)

第五章 插髻烨烨牵牛花(1)(6 / 19)

是沉郁的。木案两侧,面对面坐着的,一多半是中年女人,脸色青白,眼皮都有明显的浮肿,因为长时间低头垂目,颏下都有些赘肉。另小半是新进的知青,脸颊上还有着室外光线留下的红或黑,也有着室外活动形成的生动。可到了下午收工之前,脸色也开始转黄和暗淡。男工们多是搬运,踏了黄鱼车,拉料和送货,在分散各处的库房,料间,工场之间往来传递。他们给这沉郁的工场间注入流动的空气。他们一旦进来,长案两边就会有一阵小小的活跃,剪刀的嘁嚓也有一阵子小错乱。这些男女青年因都是同一街道管属,平时街上过往,多少有些认识,至少也是面熟。郁晓秋是大家的熟人,没见过也听说过,此时,从传闻中剥出来,到了眼跟前,先是觉着不过如此,看久了,却觉着果真有一种不一样。这不一样不定是在某个部位,而是在流转之中。这个日光灯下泛着青白的工场间,走进去,须臾间,就会将目光注入她身上。日光灯平面的光,将她脸部的线条刻画得格外清晰:上挑的眼梢,双睑的宽幅,唇的曲度,还有皮肤上的细颗粒,作为皮肤会是粗糙的,但在此,似乎是成为一幅画的底部,就形成一种浓郁的色调,使这张脸突出在澹薄的光线之上,变得鲜明夺目。就是这样,在曲长逼窄的杂弄尽头,阴暗的灶披间改成的工场里,突然,绽开一朵花。现在,她又有了一个别名,“工场间西施”。是工场间里那些男知青给起的,比起“猫眼”这别号,形象风趣都不够,且啰嗦,还一眼可见出处,是鲁迅先生《故乡》中的“豆腐西施”,套用而来。这种风月才情,读书是读不出来的。但是,这冗长的别号,依然从工场间流传出来,到了街上,渐渐叫开了。

郁晓秋就业的第二年,何民伟也病退回来。就像前面说过的,此时,病退已经是对知识青年回沪政策的具体应用,所谓“病”,则成为公开默许的作弊。像江西这样工业落后的省份,知识青年大多不能在当地寻找出路,于是,这当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