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投,便结为金兰之交。
某次,他们拦劫一辆从关外满载吉林人参入关的马车,车上虽未插镖旗,却有四名壮汉随护,使这经验丰富的两人一眼就看出,车上必有贵重物品,为了避免招摇,惹人注意,才不用镖车载运掩入耳目。
但随护的四名壮汉却露了马脚,无异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作法,反而弄巧成拙,易为人识破,尤其瞒不了徐方和于思亮这两位“大行家”。
他们联手出击,劫下了马车,并且重创护行的四名壮汉和两名车把式。
这两人一向有个原则,就是除非迫不得已,绝对是越货而不杀人,可是,这一行六人个个身手不弱,他们要不是全力以赴,险些儿栽了个大筋斗。
不料事隔半年,对方竟纠众找上门来,他们才知惹上了扎手人物,想不到那一车价值不赀的名贵人参,竟是京师“双龙镖局”的货。
于思亮倒不在乎,反正是孤家寡人一个,大不了是全力一搏,打不过还可以伺机突围逃命。
徐方可苦了,他拖家带眷,夫妻俩还有三四岁的一儿一女,一家四口,要想逃走谈何容易。
正在负隅顽抗,情势已是岌岌可危之际,幸好铁铮驰骑经过,撞上了这挡子事。
铁铮虽是却富济贫,专向贪官奸商下手,以“侠盗”自居,但毕竟是盗,不同的是盗亦有道而已。
他倒不是为了徐方和于思亮是“同行”,而是看他们奋不顾身,全力掩护徐妻和一对稚龄小兄妹,觉得于心不忍,飞身下马出手相助。
“双龙镳局”的十几名镖手,一听铁铮报出名号,慑于黑燕子的威名,竟然不战而退,解了他们的危。
他们感恩之余,接受了铁铮的忠告,从此洗手不干,改名换姓回到中原,在涞水县城落脚定居下来。
徐方开了片药铺,这几年经营下来,倒也维持了一个小康之家,没有人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