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紫玉钗 > 第 六 章

第 六 章(21 / 35)

配言诗。”

霍小玉笑道:“高人雅士,胸怀自然不同于流俗。”

李益道:“不错,但是他这种作风却令很多人心里难过,因为他自己不配言诗,那些不如他的人就自然更不配言诗了,这不是变了法子损人吗?”

霍小玉道:“长安无聊的文人太多,也该这样去教训一番,有些人连平仄都没有弄通,居然也以诗人自命,为了些狗屁不通的歪诗,还题在扇子上到处招摇!”

李益笑道:“这正是他教训人的话,他批评别人的诗,也常以沈约的声律为典。说那些人该先去把声骈之学弄清楚再来谈诗。”

霍小玉道:“这话也对呀,自声律之学倡行,更兼得两晋骈文之神韵,秉汉赋之工架,才成为本朝诗学之大宗,朝廷以律诗为取士之准,对声律与平仄对偶,尤为重视,这才使诗境步入了一个辉煌的境界。”

李益一叹道:“我最不同意的就是这一点,声律之倡。实为诗中之贼,诗重的是意境,是文人的感受而发而为心声,不能受限制的,今人言诗,以诗三百篇为宗,尤以风为祖,那些诗不受拘束,任意驰骋,才推为佳作,毫无穿凿堆砌的痕迹,如鬼斧神工,混朴天成,两晋之际,南诗不如北诗,就是因为南诗受了声律约束的原故。”

霍小玉道:“可是你的诗作中以律诗最多。”

李益道:“不错!那些诗是应制或应酬之作,为投时之所好,写给别人看的,不是为自己写的,所以我自己遣与之作,从不作律诗,像我今夜所赋的促促与饮马之曲,我不敢说是佳作,却是我自己喜欢的东西。”

霍小玉道:“你说要为文人出口气,就是为了这个?”

李益道:“是的,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跟他抬抬贡,叫他把北朝的诗多读读,跟南时比较一下,到底是孰胜孰劣,然后才告拆他,以声律压人是多大的错误!”

话才说完,舱外已有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