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找人打通关节,老夫子也稍稍准备一下,等到荐函一到,拿去见上宪就行了。”
李益算得很清楚,姚舜之这次采办不仅卖足了人情,而且还一文都没落下私囊,所以才办得如此丰盛,到了长安,把两船绸缎脱手后,破个几万钱,就可以把这件事打点妥当,因此预先就把承诺开了出来。
而且他还有个打算。低声嘱咐道:“关于我这次南来的事,老夫子可得慎密些,令郎如果肯远至倒无所谓,如果想在家乡附近求发展,就不能让人知道是我代行的关节,否则我就不好找人了。因为我打算把这船上的精品,选三成放在令郎名下去活动的,京中绝无问题,就怕这边的上宪知道了,对彼此都不便。”
姚舜之是老公事,而且姑苏与长安时有往返,吏情极熟,知道李益此刻是世家子弟与候选科官的双重身份,从事关说人情是干律的,如果让御史知道参上一本,利害干系很大,连忙道:“是!是!生学懂得,所以这两船绸缎,学生都是从四乡零星采集,没有提及进士公一个字,因为进士公是要送人的,所以都选的是精品,每一匹的织工或略有不同。但品质都是上上之选。”
李益听了也放心了,他要的不是雷同而是质佳式新,最好是款款不同,将来在长安推出时,才能满足长安人新奇的刺激而居奇。
因为带了两船重货,李益为了怕起落费时,决心尽量利用水程,假运河直溯而上,而且为了争取时间,不惜重酬,叫船家沿途雇了脚夫背纤,日夜兼程而行,虽然稍微远了一点,但计算起来,还是比陆行快。
船是包下来的,行止自决,他又懂得拢络人心,不惜小费,因此进行得非常顺利。
而且在船上也免了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投宿行旅之苦,更免了车马劳顿之辛劳,反倒十分逍遥。
只要是天清气爽的好日子,他就置备几样菜式,跟霍小玉两人踞坐舱中,一口小红泥炉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