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仁宗之得帝位,有这么一个好儿子的因素却占了大半。
当初,太子妃张氏分娩之夜,太宗梦见太祖,拿了一块玉牌给他,上头镌刻着:
“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等八个大字!朱赡基弥月之时,太宗抱着孙儿看视,只觉得这小小婴儿竟然英气满面,和梦兆相符,于是更加喜爱!朱赡基长大后,不论智谋武略,都不负太宗之望。有一回,太宗问大学士解缙该不该废太子,另立汉王。解缙答道:
“皇长子仁孝成性,天下归心,请陛下勿疑!”太宗听了这话,只是沉默不语!解缙又说道:“皇长子且不论,陛下宁不顾及好圣孙吗?”这才令太宗不再考虑废储之事。
如今,这位当初解缙口中的好圣孙,已经长大到会干涉自己父亲的行为了,这令仁宗十分不快,但也无可如何。于是仁宗将太子调到南京,名之为监国,实际上却存了个眼不见为净的心思。
三人重新就座后,徐承祖将这回黄山之行,详细地道出,又将南宫少秋即将进京之事,告诉两人。太子和胡滢,一方面对朝廷大势如此危急,十分忧心,另一方面,又对南宫世家的态度,十分感激。太子更是颇有兴味地问道:“这位南宫少秋,不就是天下有名的四不公子,为何徐指挥使会对他如此推崇呢?”
徐承祖尚未回答,胡滢却笑道:“殿下!以南宫世家的声威,身为南宫云天之子,若是稍有才能,有没有可能隐名于世呢?”朱赡基一听此言,立刻明白胡滢之意,笑道:
“古人大隐于市,看来,这位南宫三公子还更要高明呢!我还真想见见这位南宫少秋!”
徐承祖说道:“殿下若有此心,臣当可安排。”
三人正谈笑间,有一名军士进来禀报道:“启奏殿下,中官海寿,有急事报告!”
朱赡基说道:“快请他进来!”再对徐、胡二人说道:“海寿从北京来,朝中必有大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