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上海王 > 第六章

第六章(5 / 19)

是青春必定捎带的礼物,现在却是成熟的风致,是她重新进入上海的资本。那双眼睛,明亮清澈一如从前。

十六铺,东临黄浦江,是水陆货运交通中心,西接上海旧城城垣。冬春未暖之时,却是航运淡季,那些轮船公司的售票员拉客人,也从码头拉到了这儿的菜场:

“乘‘朝日丸’,外送牙膏一支,肥皂一块。”

“买一张‘拉弗里’,送毛巾一条,枕头一对。”

不远处是个菜场,菜贩各色人等,卖的与买的都吼着。人声鼎沸,喧闹得像个活鸡笼子。

小月桂耐心地等着菜场早市空出来。人空了,气味依然:菜场充溢着腐酸臭味,满地狼藉,鱼腥的鳞片还粘在菜摊板上,拣菜叶的乞丐踩在黑糊糊的垃圾上,还在忙着。这是她的戏班开始摆场的时刻。每天只有这时候,她整个神经束立了起来。她手下一批年轻徒弟,各施其责,摆起摊子,打锣的打锣,敲鼓的敲鼓,她站在中心。一时,这菜场又热闹起来。

小月桂作村姑打扮,但一眼就看得出是这个班子领头的,哪怕周围的年轻人个个有骄傲的青春。她涂上口红,脸本来就水灵,加上几个假首饰,鬓光钗影,这扮相吸引了许多行人。打起板鼓唱的都是浦东乡下的小调,号称“东乡调”。唱的歌词更让人驻足,很多人乐得大笑,挤眉弄眼,引来更多的人:

瓜甜藕嫩是炎天,

小姐情郎趁少年。

纱橱鸳枕,双双并眠;

颠鸾倒凤千般万般。

小阿姐道,

我搭情郎一夜做你十七八样风流阵,

好像栽了蚕条又插田。

摊前的一块旧旧的蓝布上,扔了一些铜板。

她唱累了,就让徒弟接着唱,自己靠在摊后,担忧地看着天色。这边乌云聚集,另一头却亮得可怕,天斜斜歪歪。

突然下起雷阵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