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重回80当大佬 > 第675章 年代特色

第675章 年代特色(2 / 5)

状态,是熬了通宵的,这就非常不容易了。相当于他是通宵熬到第二天十点、要打完这个电话才睡,以至于说话的时候都有点语气惺忪。

不过这倒是让对方感受到了他的尊重和诚意。

“包叔,这几个月,有空回故乡看看么不知道你有没有关心内地形势。跟葡萄牙人的事儿落幕之后,基础设施投资对港澳资的开放程度宽了不少,机会难得呀。

以包叔您的地位,只要肯回乡看看,什么不定就能特许批你收25年、30年。自古首义者皆有额外重赏,你凑钱凑得快,自然要拿你当标杆项目来支援了。”

顾骜先说了一番务虚的大话,然后把昨天仇清跟他介绍的利好细细剖析了一遍。

顾骜跟包船王说的直接是“回乡看看”,而不是“祖籍”。

因为包船王就是明州土生土长的,在明州、沪江一直生活到中学毕业、抗战爆发才颠沛流离去的香江。

七八年前筹建“兆龙饭店”的时候,包船王自己还是刚刚60出头,算是精力尚未衰退,一心都扑在事业上,思乡之情并不浓烈,当时去沪江弄项目主要还是为了完成他老父亲的心愿。

八年过去,包船王自己也已经年届七旬。

而且他父亲已经过世数年,船王的心态自然大不一样了。

人都是越老、越閑下来,才越想落叶归根的。

所以,顾骜的劝说并没有费太多力。

包船王的回複很诚恳“贤侄,我跟你就不说客气话了,实话实说,把你承诺的这些作为首次来内地投资交通基建设施的港商所能拿到的优惠都算上之后,我估计这些项目肯定是有小赚的。

不过,香江这边,这两年地产複苏也是风起云涌呀。而且打鼓岭、沙角这边的开发区,都是你弄下来的规划,跑马圈地佔便宜的事儿,五年内都占不完。同样规模的钱,短期内肯定是留在香江这边赚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