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00多万。而进入1988年后,一季度还算正常,每月细水长流100万台,二季度后5月份就跌破了月销100万,6月跌到83万,七月更是跌到56万。
至于还未到来的8月份,各国各地经销商,因为看到了新机器s的接受度,对新机器有了信心后,自然会更加倾向于把资金用来进s。同时此前发出去的初代机,也并非都卖到消费者手上了,经销商那儿还是有压库存的。
一旦经销商评估后觉得旧机器没价值了,普遍开始清库存,厂家层面的出货就更少了。
8月初统计到的本月预估要货数,竟然跌到了30万,比7月几乎更是断崖式腰斩。大规模的串货也开始发生。很多美国经销商试图私下里找海外渠道把旧版的初代机处理到落后的、对价格敏感的国家去。
一开始这种行径按说公司层面是要严防的,但后来看到大势所趋,舒尔霍夫也不得不紧急处理,给一个官方组织的渠道,收取一定合理的手续费用,有秩序地允许他们串货。
并且确保所收的手续费,天鲲公司一美分都不截流,全部是补贴给收到了冲击的被串货市场的经销商。
舒尔霍夫统计了一下,天鲲初代机的最终全球保有量,会在突破5000万台之后,最终后继乏力,不再有上升空间。
他把这个结果彙报给了老顾骜,当然情绪上并没有任何颓废,自家产品的更新换代。淘汰旧货,那都是历史的必然,是好事儿。
不过,对于他的判断,顾骜还有别的看法。
顾骜当时是这么提点他的“舒尔霍夫,你是纯正的美国人,你经营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别的都好,但你缺乏全球一体化的视野。美国人的劣势,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他国家的情况,太自大了。
s出现后,初代机被淘汰是必然的。不过只要我们重新梳理一下成本结构,按照新时代元器件价格重新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