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多大的官儿?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燕人受此大辱,怎能忍气吞声?
陛下已经下了诏书,
命南北两位王爷即刻去北封郡领兵征讨蛮族,定要他们血债血偿!”
“南北二王去咧?”老何头问道。
“去了,事急从权,自是不可能再开什么送征大典的,只是,唉,亲家,荒漠,你去过没有?”
“没呢,您去过?”
“年轻那会儿,得了一转运的差事,去过一次,荒漠,大哩,我还没进去,就在边儿上,扫一眼,他娘的,全是沙子,一望无尽的沙子。
这蛮族啊,就在那沙子里,其实,打他们不难,问题是,他们会跑啊。
唉,
不出意外,
又要一场大战喽。”
“可不是,又要打仗喽。”
又要打仗了。
这是燕国百姓在听闻新君宣战诏书后的第一反应。
打仗,
正军还好,北封郡现成的,京城外,也有一支镇北军随时可用。
可问题是,
大规模的战役,必然需要动员起海量的民夫和辅兵,征调大量的粮草。
大家的日子,现如今本就艰难,这还要再起大战,日子,该如何过下去?
但随后,
也没多少人抱怨,
大家不想打了,因为日子再打就真熬不下去了,但大家不反对打,因为那是去打蛮子。
撇开宰辅被杀的先决条件不提,
于燕国,
朝堂自民间,打蛮族,那是政治正确!
没人敢在此时劝阻皇帝,要与民更始,要忍气吞声,要徐徐图之。
没人敢,更没人会这么做。
数百年来,燕人从和蛮族无数次的血战交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