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准备?”
“明天吧,我让小七来安排。”陈淼起身道。
“嗯。”
……
高、陶出逃,在香港公开发表《密约》影印文本的事情不光国内发酵,在国际上掀起了舆论的滔天巨浪。
各爱国人士,民主党派,团体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强烈谴责汪氏卖国求荣的行径,痛骂汪氏是汉奸卖国贼。
日伪报纸集体哑火,事实摆在面前,他们再这怎么辩解那都是苍白的,否认“密约”不存在。
那不是不可以,可辛苦逼汪氏就范而获得实际利益不要了?
有些事情做的,说不得,对国家而言,做任何事情总的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至少听起来是讲道理的。
歪理也要讲三分的,可现在他们连歪理都讲不了了。
汪氏在青岛指示在上海的周福海,要在舆论上对“密约”一事进行反驳,周将汪氏手下的各大笔杆子都召集过去,连夜开会,想办法出主意。
最后商量的办法就是,从高、陶二人的人品私德入手,也就是说,捏造一些有关高、陶二人品行不端的小故事,来说明这二人都是没政治信誉的小人!
没有政治信誉的小人,他们提供的所谓“密约”底本那自然存在做伪的嫌疑。
而且还散步谣言,说他们曾经有过撒谎和做伪证的过往,人品问题值得商榷云云……
但是这些所谓的反制措施就如同水面上的浮萍一样,一个大浪过来,全部都破碎,并且埋葬水底,掀不起半点儿浪花儿。
……
“明初兄,你怎么来了,快请进。”早上上班,正喝茶读报的陈淼听到一阵敲门声,回应了一声,就看到陈明初拄着拐杖笑呵呵的推门进来,他忙放下报纸,走过去,将人搀扶了进来。
“卢苇,把那个谁送我的大红袍沏一杯过来。”
“三水老弟,太客气了。”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