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皮六张,水獭皮六张,银狐皮六张,狼皮六张,大毛黑灰鼠皮一卷,紫貂皮一卷,各色上等丝绸二百匹,各色彩缎二百匹,花缎二百匹,折枝锦缎二百匹,云锦两百一十二匹,蜀锦两百一十二匹。各色绢纱两百十二匹,绒呢两百一十二匹,上用的宫绸两百,宫缎两百,宫棉两百云缎四百匹了,蟒缎、妆缎、金花缎、蝉翼纱、软烟罗、石榴绫等、各色荷包400件。又是几十抬下去了。
家具摆设,随便挑几样出来,都能吓人一跳:紫檀雕花洋玻璃大插屏成对、紫檀足踏成对、紫檀雕花匣子二十件、紫檀雕花箱子二十只、紫檀雕花大柜成对、紫檀雕花架几床一张……黄花梨雕花千工床一张、花梨木月洞式恰花床一张、黄花梨嵌玻璃五屏风罗汉床一张……
另外还有各种摆设、古董、字画、日用品、药材又是几十台下去了。最惹眼的还是那些田产铺子:田地数百顷,铺子十数间,宅子六处,其中三进的四座,五进的两座,庄子六个,温泉庄子两个……最值钱的还是小草名下的那些产业:制药坊、酿酒坊、药茶花茶、蜜饯果脯罐头作坊、点心铺子、药膳坊、“花想容”美容养生会馆……
这样的嫁妆,绝对在大明的头一份的。余府距离旭王府不太远,余家故意让抬嫁妆的绕了远路,顺着西城走了一圈。即便这样,前面的嫁妆抬进了旭王府,后面的还没抬出余宅呢。这份嫁妆,超越了十年前靖王嫁女儿的盛况,刷新了陪送嫁妆的新纪录。
今后的数十年,一看到送嫁的队伍,京中人就不禁想起旭王妃出嫁前,送嫁妆的盛况,十里红妆这个词,已经不足以形容了。有的人羡慕余家家底之丰厚,余家人之舍得。有的人却说余家人打肿脸充胖子,为了讨好旭王这个大靠山。他们哪里能够体会到余家上下,对女儿深深的不舍,与浓浓的爱女之情?
嫁妆送到旭王府,整个后院前院塞得满满当当的。那些前来看妆的都是靖王府和旭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