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篡清 > 第二十六章 南洋青年会

第二十六章 南洋青年会(2 / 9)

1893年谭嗣同本来还应该安安稳稳继续他读书游幕的生涯。清朝不会委一个二百五道台宣抚南洋,致远来远,已经应该在到新加坡的海路上!

这南洋的风潮。也会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呢?

这是他思前想后,推定自己一路作为来。唯一担心,也唯一觉得不在全盘掌握当中地事儿!

只是。多想也无益啦。他刻意的重重甩甩脑袋,眼光投向了车窗之外。车子已经出了泗水地市区,直奔郊外。到处都是稻浪翻滚的水田,戴着斗笠地农夫们在田间穿梭,就像金黄色的海面上缓缓而过的圆形小船。更远处是密密的胶林,满眼之处,都是各种各样饱满到了极处的颜色。向另一边望去。又是碧蓝的泗水海面,海鸥上下盘旋,一艘艘小小的船影由小变大,拖出地烟气儿点缀着澄碧的天幕上。这些船将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出产输送到世界各地。橡胶,铜矿,银矿。稻米,热带海产……成千上万的商船在这里经过,数十万勤劳的华人在这里家致富。这里实在是一个太过于富饶的地方。这里本来应该按照地缘政治。成为大6巨大帝国地势力圈。可是在后世,偏偏又成为了扼住大6国家咽喉的岛群!

这些儿,应该是要得到改变的。至少让南洋地华人和大6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处,成为命运的共同体。这就是他现在正在做,也必须做好的事儿!

车马队伍,远远的已经看到了有木堂李宅的深远宅院。几乎将一个月牙状海滩完全占满。海滩外面,还用水泥浇铸了两条侧交的私家防波堤。这中式的宅院,深广得都看不清楚全貌,只是觉得黑压压的一片儿。院子当中最醒目的就是一个高大的钟楼。到了夜间,估计还能起警戒瞭望的作用。一条宽敞的便道,蜿蜒着直通向宅子的大门。道中还横着三座牌坊,第一座牌坊上面几个鎏金大字儿“南洋孝义第”落款儿居然是前淮军重臣,李鸿章心腹,已经故去的做到过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的刘铭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