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1911新中华 > 1911后记

1911后记(4 / 9)

憾。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黑暗当中寻找可能的光明。

我只是希望书中的牺牲,能够更加有意义一些,能够真的能在前方看到一丝光明。1911仅仅是个开始。让中国这么一个古老的国家彻底的改变。改变那些沉重的过去,让我们种种的遗憾,对未来各种各样美好的企盼都在书中实现。

当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还在摸索和在路上的时候,怎么能指望雨辰在短短几年当中就做到这一切?

出现这样的结局,对于奥斯卡来说,是一种必然。对于雨辰来说,也是一个极限。

他已经做到了超出他能力的一切。他也是普通人,在权力的颠峰站了那么久。他不可能就轻易的放下这一切。美国为什么会有华盛顿?因为从五月华号踏上新大陆土地的时候,这片殖民地就是从一份共同契约上起步的。他们有着这样的土壤。而在中国呢,过去几千年的传统,对明君的企盼,对强人的服从。这个国家,有他这样轻易选择的基础么?人都是会变的。

不过坦率的说,从我个人倾向上来说,我是不喜欢拿破仑式的人物的。他的时代,法国青年损失了23%,而法国也在未来的二百年当中丧失了在欧洲的统治地位。日本更是我们身边良好的例子。知道当一个国家陷入整体狂热是怎样一种可怕的局面!但是在强力人物英明的领导下,国势在一段时间内蒸蒸日上。民心凝聚在一处。这种诱惑是难以抵挡的。如果奥斯卡生产民国初年那种找不到出路的时代,生在经历了魏玛时代幻灭混乱的德国。也许同样会为雨辰或者小胡子的出现而欢呼鼓舞!

所以在奥斯卡的笔下,雨辰有矛盾,他多次说出。希望只牺牲一代的青年就够了。但是时代的浪潮下,站在颠峰的他同样会被不自觉的向前推动。他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至少奥斯卡是不知道的。

当情节发展到这个时候,当人物已经融入时代的时候。这个人物的未来已经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