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还用来制造航空穿甲弹。
至于350毫米炮弹,哪怕是650千克的新式穿甲弹,对“狭夷”号也没有威胁,几乎在全射程内都无法打穿其装甲。
当然,这并没让人感到意外。
这个结果,等于把所有老式战列舰打入了冷宫,就连“龙兴”级都不例外。
“龙兴”级的400毫米舰炮,受到药室容积的限制,无法使用超重弹,甚至没办法把重弹的威力全部发挥出来。因为无法利用现有炮塔安装99式400毫米舰炮,而更换炮塔不但成本高昂,还非常麻烦,得占用船坞,所以从战时效费比的角度来看,“龙兴”级连改造价值都没有。
结果就是,好不容易从澄江港里打捞起来,修复了的老式战列舰,在大战期间全都成为了支援登陆部队作战的炮舰。
拿“狭夷”号当靶子的测试还没有结束。
后来,在排出舰体里的海水,堵住被炮弹炸出来的窟窿,拖到深水海域后,进行了最后一轮测试。
在最后一轮测试中,有两个主角,轻巡洋舰与潜艇。
使用的全都是重型鱼雷。
这次测试,变相证明了由申普与朱华圣提出的战术的正确性。
当时,是先由一艘潜艇,朝“狭夷”号的左舷齐射6条重型鱼雷,并全部命中,导致左侧舱室进水数千吨,左倾接近20度。
如果是一艘已经建成的战舰,恐怕已经倾覆沉没了。
接着,由一艘轻巡洋舰,朝其右舷发射了4条重型鱼雷,同样是全部命中。
结果,“狭夷”号不但没有沉没,还因为右舷舱室进水,把倾斜给扳正了,准确说是把左倾减少到了6度。
在挨了10条重型鱼雷之后,“狭夷”号依然顽强的漂浮在海面上!
到第二天,在完成了全部的测绘工作之后,才由轻巡洋舰用4条鱼雷将其击沉。
其实,在最后的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