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陆军与海军,加强在空军上的投入,可以说是大战结束后军事变革的主旋律。
虽然海军没有,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决定战争的胜负与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是空军。
是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战略空军!
其实,白止战同样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在大战结束那年,担任帝国海军总司令的白止战就批准了“帝国”级超级航母的建造工作。
几个月后,“帝国”号就在浦州开工。
与之前的航母相比,“帝国”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取消了包括舰岛在内,一切有碍飞机起降的突出物体。
就连烟囱,都设计成向侧下方弯曲的样式。
搞得这么极端,就为了一个目的。
搭载作战半径超过2千千米,能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重型轰炸机,从而让舰载航空兵拥有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
可见,白止战同样清楚,未来以战略打击为主。
可惜的是,“帝国”号开工不到一年,就因为军事调整被迫下马。
当时,以卫军为首的一帮海军将领还以辞职相威胁,要求继续建造“帝国”号,而最终适得其反。
其实,也不能说是没有结果。
在卫军等十几名功勋卓著的海军将领愤慨辞职之后,帝国当局做出了让步,在几年之后批准“陈炳勋”级,也就是战后第一种大型航母的建造申请,而且建造数量比海军希望获得的还要多2艘。
“陈炳勋”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64000吨,而“帝国”号才60000吨。
只是,为了迎合论议两院负责拨款的大佬,也为了避免遭到空军掣肘,“陈炳勋”级采用了传统舰型。
至于白止战坚持的战略打击,在喷气时代,特别是加油机诞生后,已经不再是重型轰炸机的专属能力。
此外,卫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