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防空导弹的性能并不差。
当然,具体的战报,要等到下午才能拿到。
只是,空中打击并没有就此宣告结束。
丁镇南去睡大觉的时候,第二轮空中突击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这次充当主力的不是战术飞机,也不是飞机。
天亮前后,从帝国本土、巴铁的空军基地,梵炎洋中部迪戈军事基地起飞的60多架战略轰炸机,在经过多则8个小时,短的也有3个小时的飞行之后,全部到达了穆阿海上空的预定空域。
随后,分成4支编队的62架轰炸机,依次投下携带的巡航导弹。
总共计划出动68架轰炸机,其中2架没能够起飞,另外4架在起飞之后不久因为故障返航。
不过,在做计划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些,所以多安排了几架轰炸机。
在短短的20多分钟内,这些轰炸机投下了将近700枚“蛇矛”巡航导弹。
之前已经提到,研制“画戟”的时候,因为在外部尺寸等问题上跟海军有冲突,而陆军又支持海军的方案,所以空军退出了“画戟”项目,拿国防部的拨款另起炉灶,投资研制了专门的空射型巡洋导弹。
这种空射巡航导弹,就是被称为“蛇矛”的“kd-20”。
其实,“蛇矛”跟“画戟”最主要的差别,也就是外部尺寸。
因为是空射型,不需要考虑在发射之后加速的问题,所以“蛇矛”没有火箭助推器,也就大幅度的降低了长度。
准确的说,其实是把原本装火箭助推器的空间用来增加油箱容积与扩大战斗部。
此外就是,为了配合轰炸机的左轮式挂架,“蛇矛”做了必要的修型处理。
简答的说,“蛇矛”弹体横截面,其实是一个上下两边有一定幅度的等腰梯形,也可以说成是切掉中心部位的扇形。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在不增加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