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把身子探出来。
要说的话,最憋屈的就是驾驶员。
为了确保车体前部的装甲足够厚,除了采用大斜角设置之外,还大幅度压缩了驾驶员的腿部空间。
虽然采用了自动变速器、方向盘式驾驶系统等减轻驾驶员负担的设备,但是留给驾驶员的空间非常的狭窄,也必然导致在长期驾驶坦克作战的时候,驾驶员会因为体能快速消耗而极易疲劳。
说是透气,其实主要是紧张。
10分钟不到,司徒麟抽了两根香烟。
点上第三根香烟的时候,他还朝后方看了一眼。
另外4辆坦克的车长也在炮塔外,而且全都在抽烟。
在左前方,防线的西端,战斗已经打了10多分钟,不但能够看到爆炸的刺眼闪光,还能依稀听到爆炸声与枪声。
准确的说,其实是机关炮开火的声响。
隔着几千米的距离,枪声根本就传不过来。
至于机关炮的炮声,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
守卫防线的东骆沙军队,根本没有机关炮,最大口径的武器,也就只是13毫米大口径机枪。
使用机关炮的肯定是敌人的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都已投入战斗,只能说明敌人已经攻上了阵地,至少推进到阵地前沿。
巴甫洛夫为什么还不发信号?
司徒麟很担心,甚至是害怕。
巴甫洛夫手里只有2400名官兵,而且在今后几天之内别想获得援助。
如果在第一天晚上就拼光了,哪怕只是遭受了惨重伤亡,也意味着无法完成由战区司令部安排的任务。
防线提前沦陷,阿斯特拉罕就很有可能被敌人攻占!
只是,司徒麟同样知道,做为一名资深指挥官,巴甫洛夫不会犯低级错误,他或许是在等待最佳时机。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一次决定性的反击挫败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