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奇铁就急不可耐的打出了第一炮。
这个距离,确实太近了。
大概1800米,对于初速达到了每秒1750米的脱壳穿甲弹来说,飞完也只是1秒钟多一点而已。
其实,在坦克稳定下来,红外成像仪重新获得清晰图像,穿甲弹已经击中目标。
没有发生殉爆,不过有1名坦克成员从炮塔里爬了出来。
没有等毋奇铁切换火控开关,用并列机枪扫射,那家伙就从坦克上溜下来,然后不见了踪影。
显然,那辆坦克已经被穿甲弹摧毁了。
就在这个时候,跟在后面的4辆zt-99b也开火了。
汤学兵没停下,只调整了坦克的行进方向,让车体与炮塔的朝向保持一致,尽可能的让正面对准敌人。
这么做不但是因为车体与炮塔的正面防护最为坚固,还跟火炮的稳定有关。
如果火炮轴线与车体中轴的夹角太大,那么在开火之后,就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来消除产生的震动。
当然,主要是防护。
任何坦克,哪怕是60多吨的“挑战者2”型,侧面装甲厚度也很薄,别说是威力巨大的穿甲弹,即便是一般的破甲弹,甚至是步兵手里的火箭筒都能打穿,并且干掉坦克里面的人员。
这次,司徒麟他们采用的是密集队形,5辆坦克的横向间隔距离在50米左右。
敌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司徒麟他们的任务是突击,扰乱敌人的战斗部署,吸引敌人的注意,不是在这里打歼灭战。
也没有打歼灭战的资本。
剩下11辆zt-99b,大概有120发穿甲弹,如果按六成的命中率计算,根本就不足以摧毁敌人全部的坦克。
能把敌人吓跑,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