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得由车长与炮长来分担。
要说的话,这也是zt-99最受诟病的地方。
别说战斗,即便在平时,因为就只有3名成员,所以每名成员承担的保养维护工作量比过去多了三分之一。
5辆坦克不算太少,毕竟敌人遭到了重创,损失更惨重,就算是再次发起进攻,投入兵力也不会太多。
可问题是,没有穿甲弹可用,麻烦就大了!
虽然多用途榴弹可以通过设置引信的爆炸方式,充当破甲弹使用,威力也不小,等效破甲厚度达到了600毫米,对付第二代主战坦克完全不在话下,但是t-72b的炮塔与车体的正面防护厚度肯定在600毫米以上。
其实,这根本就用不着猜测。
在开始的战斗当中,几个东骆沙的反坦克小组摸到前沿,用火箭筒攻击t-72b,而结果证明,采用聚能射流破甲战斗部,破甲厚度达到了550毫米的火箭弹,没法打穿t-72b炮塔与车体正面的装甲。
要运动到侧面或者后方,才能用火箭筒摧毁t-72b。
显然,在面对t-72b的时候,多用途榴弹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正是如此,在开始的战斗中,司徒麟几乎全都在使用穿甲弹,只有对付步兵战车使用多用途榴弹。
必须得让后勤部队把弹药送上来。
掌握情况之后,司徒麟启动长途电台,联系留在支撑点的后勤保障连,询问能不能尽快把弹药送上来。
其实,司徒麟耍了个小聪明。
不要忘了,陆航安排运输直升机,向前沿支撑点运送“连弩”反坦克导弹,让靠前部署的武装直升机继续出动。
按照惯例,这些运输直升机不会空载返航,会在返回的时候,带走一部分伤员。
当然,主要是东骆沙陆军的伤员。
在此之前,巴甫洛夫就已经安排人员,准确说是一些轻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