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定作战计划的细节内容的时候,刘尊山等基层部队的军官提出,首先就要保证后勤保障一定得跟上。
只是地面推进的里程就超过了1200千米,其中三分之一是野外行军。
按帝国军队的战术条例,装甲部队在野外推进200千米就得进行一次燃油补给,即便沿公路推进,每300到350千米就要做一次补给。如果存在交战的可能,那么补给频率要提高50%。
在高强度战斗当中,装甲部队每天的突击距离往往只有几十千米。
上次大战期间,那怕是在闪击战当中,也没有一支集团军级别的装甲部队的日突击距离超过50千米。
说得直接一点,装甲部队推进的每一步都是用海量物资垒起来的。
现代战争也是如此,装甲部队在任何时候都得保证坦克战车有60%的余油,即便在突然遭遇敌人的情况下,依然能与之交战,而不会因为缺乏燃油而丧失战术机动性,从而在遭遇战当中被敌人击溃。
这么一来,推进1200千米,仅燃油补给就要进行5到8次。
显然,需要补给的还有弹药。
如果后勤保障没法跟上,那一切都是空谈。
所幸的是,丁镇南也做了足够的保证。
除了由沙乌地提供的数千台运输车辆之外,联军还调动上千架直升机,而且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重型运输直升机,专门负责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确保突击部队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保障。
此外,就是加强空中打击的力度,尽可能的降低突击部队的作战消耗。
其实,陆战队自己也在努力。
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里,就有一支陆战队的航空兵,除了有几十架武装直升机,还有一百多架攻击机。
陆战队的武装直升机都将在地面战争打响之后,进驻拉夫哈临时基地,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至于部署在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