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就能看出,梁夏帝国为了走上工业化道路,经历了多惨烈的内部变革。
与之相比,梵罗国缺的也就是这种惨烈的内部变革!
梵罗国就是因为没有经历这种惨烈的内部变革,所以在建国之后,并没有能够消灭依靠土地生存的旧权贵。
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就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那些掌握着土地的权贵阶层,已经能够通过土地获得丰厚的收获,过上远远超过平民的幸福日子,不存在需要通过变革来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那么还有什么理由放弃手里的既得利益?
放眼全球,所有的工业强国,其实都是通过变革解放被捆绑在土地上的劳动者,才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布兰亡国的“羊吃人”圈地运动,纽兰的南北战争,梁夏帝国的集权等等,就没有一个例外!
关键还有,这些变革都发生在工业化进程开始之前,最好在建国之后。
可惜的是,梵罗国已经错过最佳时机。
其实,这个“时机”从来都没有到来。别忘了,梵罗国至今都没有统一南方次大陆,也就谈不上土地改革。
正是在看透了这些之后,迪迦拉才回到梵罗国,并且加入由其父亲主导的政府。
可惜的是,几个月之后,尼鲁就在竞选集会上遭到枪击,而凶手就是一个来自中央邦的地主。
至于动机,迪迦拉非常清楚。
在他的劝说下,尼鲁答应在大选之后开始推行“新政”,其核心内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改革。
按照迪迦拉的想法,就是通过改革剥夺权贵阶层对土地的控制权,从而把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这其实就是在模仿梁夏帝国。
不同的是,迪迦拉选择的是较温和的立法改革,不是激进的革命。
尼鲁遭到刺杀,证明通过温和的改革,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南方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