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帝国争霸 > 第127章 夺取大桥

第127章 夺取大桥(3 / 7)

伊拉克军队手里有多少地雷。

当然,地雷的威力绝对不容小觑。

在两伊战争中,地雷导致的伤亡达到了30万,仅次于炮击!

反人员地雷就不多说了,不管是谁踩上去,就算没有被炸死,下半辈子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关键是反装甲地雷。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资料,侯赛因当局在两伊战争的8年当中,分多个批次,从迢曼帝国与西骆沙采购了大约30万枚反装甲地雷,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前只用掉了三成,其余20余万枚全都储存了起来。

这些反装甲地雷全是大杀器!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与西骆沙要直接面对东方集团,哪怕一直保持着进攻势头,也不敢指望能够彻底打败梁夏帝国,最后肯定得由攻转守,也就得在战略防御阶段顶住东方集团的钢铁洪流。

关键就是,西陆集团肯定是在无法继续进攻的情况之下,才会放弃主动权。

也就是说,在战略防御阶段,西路集团的装甲力量必然所剩无几,不会指望依靠装甲部队来守住战线。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山穷水尽。

那么,如何才能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守住战线呢?

就是地雷!

正是如此,西路集团一直很重视地雷,特别是用来对付坦克的反装甲地雷。

因为战术需求不同,所以迢曼帝国与西骆沙在发展反装甲地雷的时候,选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线路。

迢曼帝国的反装甲地雷,更注重部署性能,战术使用更灵活。比如由“狂风”战斗机搭载的mw-1航空布撒器,能装填上百枚反装甲地雷,而一架“狂风”ids能在机腹重载点上挂载两具。只需出动一个小队的4架“狂风”ids,就能在一条宽达10千米的防线正面布设反装甲雷区。

为了提高地雷的战术灵活性,迢曼帝国还研制了反装甲与反人员两用地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