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加油机加装面向海军作战飞机的软管加油系统,但是帝国海军依然是我行我素,坚持使用自成一派的软管加油系统。
原因也很简单,海军没有轰炸机这类大型作战飞机。
空军坚持使用硬管加油系统,就是为了照顾战略轰炸机,即硬管加油系统不但输送效率更高,对受油机飞行员的要求也更低,加油时的稳定性更好,更加适合为油耗巨大,而且操作不太灵便的大型飞机服务。
只是,硬管加油系统的缺点也很突出。
比如结构复杂,而且需要一名专门的操作人员控制加油设备,也就很难用在海军的舰载机上。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研制与装备了软管加油系统。
因为缺乏大型平台,而且航母也无法搭载大型飞机,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海军主要采用伙伴式空中加油。
往简单说,就是让“攻-5”这类的重型舰载机挂上加油吊舱,临时充当加油机使用。
这也是“攻-5”深受海军航空兵欢迎,服役30年之后,还通过延寿改进再服役15年的关键所在。
在海军的舰载机中,就没有比“攻-5”更加适合充当加油机的了。
换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欠缺像“油-29a”与“油-20d”这类大型加油机,导致作战飞机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带弹返航,所以帝国海军航空兵即便在上岸后,作战效率也比不上空军战术航空兵。
进入到地面战争阶段后,海军航空兵的这个缺陷表现得更加突出。
当然,这也跟海军航空兵的任务特点有关。
在传统的海空作战当中,海军航空兵所承担的,往往都是“一次性”任务,即高度重视首轮突击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制海作战中,舰载航空兵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垮对手,将决定战役胜败。
受此影响,海军的舰载机一直都不太重视滞空时间。
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