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跑到35节的“陈炳勋”级,甚至比对手还慢,即纽兰海军的“纽兰”级的最大航速都有33节。
要说的话,这个速度也够用。
依靠更加强劲的弹射器,只要甲板风速达到27节,“薛远征”级就能弹射40吨级的舰载攻击机。
此外,这套动力系统非常的成熟,可靠性极高。
凭借比“陈炳勋”级多出了40%的重油搭载量,“薛远征”级能够以30节的航速航行大约5000海里,或者是以22节的航速航行11000海里,如果把航速降到16节,能达到惊人的20000海里。
只是,帝国海军显然不甘心。
正是如此,第二批“薛远征”级最主要的改进之处,就是改进了动力系统,把输出功率提高到35万马力。
实际达到了36万马力!
如此一来,第二批3艘,设计最高航速超过33节,轻载状态下甚至能够达到35节!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改进,不过主要是电子设备。
也就是在完成了第二阶段设计后,赵禹才正式退休。
所幸的是,舰船设计院的工程师没有让他失望。
严格说来,按第三阶段设计方案建造的第三批“薛远征”级,才是真正完成体,即最终状态。
与前两批相比,第三批“薛远征”级可以说是全新设计。
关键,其实是时间充足。
在舰体上,第三批“薛远征”级率先采用更加便宜,加工难度也更低,且整体性能更加突出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仅此一项,就减少了十分之一的建造工时,而且在保持吨位不变的情况下,将整体防护性能提高了近三成。因为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所以第三批“薛远征”级的设计使用寿命达到50年。
不过,最主要的改进依然是电子设备。
第三批的首舰,7号舰“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