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军并不愿意为全球到达的续航力买单。
依靠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同样能做到全球到达!
只是,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下,战舰依然需要具备足够的航程。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
简单的说,就是必须保证航母有足够大的航程,并且让航母搭载为护航战舰提供燃油补给的设备。
也就是说,可以让航母在航行途中为护航战舰提供燃油补给,从而提高护航战舰与战斗群的航程。
帝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最大航程都在12000海里以上,“薛远征”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000海里。如果不考虑燃油的经济性,也没有作战任务,甚至能够使用航空燃料来提高航程。
当然,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只是,在大战时期,“航程与吨位”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帝国海军已对“青州”级之后的新式防空巡洋舰的性能指标做出调整,直接就把满载排水量提高到2万吨,而且允许再增加10%,也就是达到22000吨,以此获得更强的防空作战能力,以及至少达到16000海里,跟“薛远征”级相当的续航力,从而能全程陪同超级航母执行作战任务。
此外,新式通用驱逐舰也提高到10000吨以上,远洋护卫舰则放宽到7000吨。
至于造价,在战时显然不是首要因素。
可问题是,这些战舰最快也要2年之后才能够建成服役。
现在能依靠的,也就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其实,只要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能够在9天之后赶到,就肯定能够帮上大忙,说不定还有机会歼灭纽兰舰队。
关键其实是怎么打这场海战。
显然,这也是最让白华伟头痛的地方。
不是他不善于进攻,而是如何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歼灭纽兰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