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抢救行动还在进行,而且在“镇元”号被鱼雷击中之前,“刘长勋”号就出动了搜救直升机,其他的护航战舰也采取了行动,在中雷后5分钟之内,有3架直升机飞到了“镇元”号的上方,但是该舰在首次中雷后就断成两截,并迅速沉没,战舰上的200余名官兵肯定是凶多吉少。
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发动袭击的是一艘“洛城”级大型攻击潜艇。
道理也很简单,“洛城”级有4具鱼雷发射管,而在作战的时候,往往会保留一条自卫用的鱼雷。虽然从第二批次开始在艇首增加了12具垂直发射管,能装载反舰导弹,但是在近距离战斗中,特别是在鱼雷的有效射程范围之内,没有哪个潜艇艇长会使用反舰导弹攻击水面战舰。
不止是反舰导弹的威力比鱼雷小,还因为反舰导弹会让潜艇暴露行踪。
关键就是,反舰导弹在出管之后,会直接浮上海面,然后才点火起飞,并且产生极为明显的信号。
不说别的,火箭助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烟尘,在40千米之外都能看到。
对反潜直升机来说,飞行40千米也就是大约10分钟的事情。如果再近点,反潜导弹能在3分钟之内落下。
显然,在敌舰队附近这么玩,等于是找死。
相对而言,使用鱼雷要安全得多。
关键就是,可以设定鱼雷的航速,而且很多先进鱼雷能够在航行途中改变航速,以此来提高发射平台的隐蔽性。
往简单说,就是在发射之后,先以较低的航速航行,在逼近目标之后,再全速冲刺。
这样一来,在鱼雷产生较大噪声,被敌人的反潜战舰发现的时候已经远离发射平台。
正是如此,对潜艇来说,只要能使用鱼雷,就肯定不会使用导弹。
其实,多数大型攻击潜艇搭载的导弹,都是用来攻击地面目标的巡航导弹,而不是反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