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了4500万吨,不但能够满足斯兰本国的日常消耗,还能够提供给环梵炎洋地区的帝国驻军。到时候,就不再需要从帝国本土向梵炎洋地区的军事基地运送燃料,斯兰生产的燃料就足够了。
只是,这座石油精炼厂最快也要等到年底才能够进行试生产,而达到设计产能,恐怕是明年的事情了。
显然,进攻行动不可能拖到年底。
5天之后的10月22日,由帝国空军临时征用的60架大型民航客机,把第十三陆战师的近2万名官兵送到了斯兰。
这是开战之后,用民航客机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战略空运。
与官兵一同送达的,还有大约5万吨物资。
其实,客货混运正是民航客机的一大优势。
拿保有量超过了2000架的c-420来说,其基本型在搭载420名乘客与80吨货物之后能够飞行12000千米,在执行航程不超过6000千米的运输任务时,在搭载360名全副武装的作战人员之后,还能装载120吨货物,并且留下轻载返航所需的燃油,即不需要在目的机场进行加油作业。
只看运输能力,c-420并不比帝国空军的“运-10a”差,甚至还要强一些。
差的,其实是场地适应能力,以及运送大型货物的能力,毕竟民航客机在设计的时候不要求装载主战坦克。
此次执行空运任务的就是c-420。
因为斯兰只有一座大型机场,存在备降时间过长的问题,也就需要留下更多的余油,所以这些客机都没达到最大装载量,不然还能够多运送大约1万吨货物。只是受客舱限制,没办法运送更多人员。
其实,民航客机在战时的主要使命就是向前线运送作战人员。
就算是在和平时期,帝国空军也经常征用民航客机执行人员运输任务,不但要比使用运输机便宜,乘坐舒适性也好得多。在执行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