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确保摧毁任何一种防空雷达。
换个角度来看,也就是因为不需要冒险进入防空导弹的打击范围,所以不需要防空压制战斗机拥有多好的机动性能。
其实,kd-24a还没有完全达到空军提出的性能指标。
比如,暂时不具备对付机动目标与时间敏感目标的能力。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敌人把雷达部署在履带式底盘之类的机动平台上,在受到威胁之后立即关机,并且以最快速度转移,就有很大的把握避开从300千米之外射来的kd-24a,毕竟以4马赫的速度飞行300千米,至少需要4分钟,而常见的履带式载具能在4分钟之内行驶数千米。再结合有源诱饵,或者是具有相同辐射特征的假目标,就更加有可能让kd-24a瞎火。
关键还有,把雷达部署到机动平台上,提高平台的战术机动性能,本身就是提高生存能力的主要手段。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提出,反辐射导弹必须得具备对付时间敏感机动目标的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在目标消失之后,能够在战场上空逗留一段时间,等到目标重新出现之后再发起攻击。
这个要求一点都不简单,实现难度非常大。
关键就是,延长滞空时间与飞行速度相互矛盾。
如果保持4马赫的飞行速度不变,那么多飞行15分钟,就得增加3倍的燃料,导弹的整备质量将超过4000千克。
显然,帝国空军肯定不会接受4吨重的反辐射导弹。
要获得更久的滞空时间,就必须降低速度指标。
只要降低到亚音速,别说获得15分钟的战场滞空时间,哪怕多飞行1个小时,也没有什么难度。
可惜的是,帝国空军同样没办法接受飞行速度太慢的反辐射导弹。
针对这个矛盾,唯一的解决办法,也就是采用两级弹体,或者说在攻击阶段让战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