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发动战略进攻好得多。
只要搞明白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在顶住梵军的进攻,稳住战线后,巴军没有立即发起反击了。
当然,巴铁当局给出的理由却是,正在按计划为攻打克邦南部地区做准备。
此外,巴铁当局一直要求帝国派遣第三十三步兵师参战,却没动用第二十四机步师,也与此有关。
第三十三步兵师是山地部队,在得到加强之前更擅长在山地作战,在平原地区反到没有多少用武之地。相对的,第二十四机步师是货真价实的重装部队,设想的战场就是梵罗国的西北地区。
出动前者,肯定是针对克邦南部地区,而出动后者,那就是冲着德城去的。
涉及到国家核心利益的政治矛盾,丁镇南等将领没有发言权。
只是,仅仅就军事问题而言,成立联合司令部,整合与统一指挥体系,确实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
派李天凌过来,也算是一步妙棋。
关键就是,在南方次大陆战场上,帝国空军的地位不可替代。
虽然巴铁也有一支规模不小,战斗力也相当强悍的空中力量,但是跟梵罗空军相比,明显差了一大截。
打造一支现代化空军需要的投入,远远超过巴铁的承受能力。
加入东方集团之前,巴铁空军拥有大约600架作战飞机,梵罗空军在同一时期拥有的作战飞机在1500架左右,双方的兵力对比为2.5比1。到大战爆发之前,巴铁空军的作战飞机还不到350架,而梵罗空军的作战飞机则达到了2100架,兵力对比超过了6比1。由此也不难看出,巴铁空军的作战飞机不管是在绝对数量,还是在相对数量方面,在加入东方集团之后都在降低。
虽然凭借性能先进的新式战斗机,比如从梁夏帝国购买的“战-10ap”,巴铁空军保持了相当强悍的战斗力,但是有效的规模,意味着在大规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