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131年就已经立项,折腾十几年之后,才在不久前投产。
这就是已经在大陆战场大展雄风的“攻-9”。
严格说来,“攻-9”是纯正的前线攻击机,在各个方面跟西陆集团与纽兰共和国研制的同类型攻击机相差不大,有明确的任务针对性,比如都以反装甲为主,而且特别强调低空飞行性能与生存能力。
显然,在技术限制之下,帝国空军也只能降低部分性能指标。
此外,“攻-9a”根本算不上先进。因为没有配备激光照射器,所以“攻-9a”无法单独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就算是外挂激光指示吊舱,也需要2架配合,即1架投弹,另外1架用指示吊舱照射目标。
要说的话,在设计阶段,帝国空军就没想过要让前线攻击机使用精确制导弹药。
道理也很简单,“攻-9”的主要武器其实是装在机首的40毫米6管加特林机炮,甚至可以说,整架攻击机就是围绕这门带上弹药总重超过2吨,比1辆小型卡车都还要大一圈的机炮设计的。
用设计师的话来说,这架攻击机就是一门飞行的机关炮!
按帝国空军的设想,只是依靠这门机关炮,加上携带的上千发穿甲弹,“攻-9”出动一个架次就能摧毁相当于一个装甲营的20多辆主战坦克,因此就算没有其他的武器,攻击能力都不容小觑。
关键还有,设计“攻-9”的时候,精确制导弹药还十分金贵,轮不到“刨地”的前线攻击机使用。
所幸的是,在波沙湾战争爆发后,帝国空军立即就做出调整。
“攻-9b”的最大改进之处,也就是增加了激光照射器与配套的火控设备,能使用包括激光制导炸弹在内的各种战术类精确制导弹药,还通过使用并联复合挂架,大幅度提高了携带弹药的数量。
通常,“攻-9b”能够挂载12枚500千克级炸弹、或20枚250千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