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炮艇机的研制项目之前,主要由武装直升机搭载与使用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已经成熟,而且被证明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对地打击武器,不管是精度,还是威力都能够满足作战需求。
此外,炮艇机飞得更高,速度也更快,能够赋予导弹更远的射程。
正是如此,也就要求炮艇机得具备搭载与使用重型反坦克导弹的能力,而且搭载数量还不低。
至少都要有40枚。
理由也很简单:炮艇机的持续作战时间以小时计算,通常在6个小时左右,出动一次往往需要对付数十个,甚至更多的地面目标,因此需要搭载足够的弹药,才能获得相应的持续作战能力。
燃油没了,还可以空中加油,要是弹药用光了,就只能返航。
可惜是的,这个要求确实有点高。
不是技术上办不到,而是加上40枚导弹,以及发射系统与火控系统,成本将会高得让军方无法接受。
此外,整合反坦克导弹的发射系统会导致设计周期延长。
综合权衡之后,帝国军方做出了取舍,不再要求把空地导弹置于机体内部,外挂方案也能够接受。
正是如此,在“运-9ea”机翼外侧有4 个武器挂点,使用复合挂架最多能够挂载24枚kd-28c短程空对地导弹。
有趣的是,在“运-9ea”机舱内部,预留了安装40枚kd-28c的位置。
可惜的是,采用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自主导引头的kd-28c还没量产,而且配套研制的毫米波雷达也没有定型,所以在大战爆发之前交付的那些“运-9ea”不具备搭载空地导弹的能力。
设置在机翼外段的4个武器挂点,通常用来携带副油箱。
如果在高风险地区活动,还能挂载2具电子对抗与干扰吊舱,增强对抗采用红外导引头的单兵防空导弹的能力。
与其他的先进作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