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射击准备时间横长,而且从战斗状态转为行军状态所花的时间多得多。即便是部署在预先设置好的阵地上,ph-300b的转换时间都超过了10分钟,而机动到500米之外至少需要15分钟。这就意味着,ph-300b有很大的可能无法避开敌人的反击炮火。
其实,al-100a也一样。
要说的话,陆战队就没有在代奥格尔部署适合进行炮战的自行榴弹炮。
不是说帝国军队没有自行榴弹炮可用,而是没有部署到代奥格尔,或者说之前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不是临时调整,甚至不会在代奥格尔部署ph-300b。
毕竟防区就那么大,能够部署炮兵的地方不多。
再说,只有“运-15a”能够向代奥格尔运送战斗全重超过30吨的自行榴弹炮,因此要向前线部署自行榴弹炮,那么送到前线的主战坦克或者步兵战车就得减少,而陆战队显然更想获得后两种主战装备。
关键还有,陆战队就没想过要跟梵军进行炮战。
其实,炮战本身一直不是帝国军队的强项。
别看帝国海军一直都有巨炮情节,非常重视大口径舰炮,而且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帝国陆军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炮兵部队,巅峰时期装备了差不多20万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可是在大战之后,特别是空军成立,新的陆军航空兵诞生之后,帝国陆军对重炮的热情顿时就一落千丈。
不说别的,除了从东骆沙引进许可证生产的zs-86r,帝国陆军炮兵部队的主力,竟然是在20多年前设计,已经进行了3次升级改进的zs-66式150毫米自行榴弹炮,而且按照帝国陆军的规划,zs-66肯定还要进行第四次升级改进,继续服役30年,到时候会不会被全新设计的自行榴弹炮取代都还是个问题。
主要就是,火炮在帝国陆军支援火力体系当中的地位是越来越低,